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广西民族博物馆,这让我馆倍受鼓舞。总书记视察广西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下一步广西民族博物馆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广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开馆至今,始终以保护利用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立馆之基、强馆之本和兴馆之路。目前,馆藏铜鼓、民族纺织品等各类藏品近5万件(套),藏品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研究成果丰硕,形成以“壮族文化”“铜鼓文化”“五彩八桂”为主要板块的展览体系,建设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广西模式”——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成功打造“畅享民歌”和“广西民族志影展”两大品牌活动,连年承办“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的主会场活动和分会场活动,切实发挥了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使命作用。一年来,我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推动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用情用力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狠抓落实勇担使命,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专家研讨会、工作布置会,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升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并将之落实到博物馆各项职能工作的方方面面。二是推出“牢记领袖嘱托 担当使命责任”学习打卡活动,重温总书记嘱托,为社会团体、机关单位开展主题学习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一年以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课题研究9项。其中,课题“铜鼓对西南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与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湘粤黔桂区域少数民族服饰形制研究”等2项课题正在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时,集体项目“保护利用传承民族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究也夜以继日、如火如荼地推进,力争在年底推出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同心共筑壮美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篇章”专题展,以反映广西各民族在稳边固边安边兴边和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贡献以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民族团结进步的事迹。二是推进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数据采集工作,组织编纂《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广西卷》。三是紧扣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一主线,全面梳理、修改、提升讲解词;四是加强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的学习宣传,营造主题氛围,结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充分利用LED、小品、展板等,全面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氛围感和体验感。
一是在展示内容上,结合建党100周年,举办“红旗漫卷壮乡——中国共产党在广西革命历程文物图片展”“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图片展”等展览,推送“壮美家园”陈列并成功入选2021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重点推介项目。举办“唱支山歌给党听——畅享民歌”活动;制作、推送由馆长主讲的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反映文化交流融合的《铜鼓王》短视频,参与中宣部“博物馆说”活动,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并登录“学习强国”平台,先后入选2021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介项目、全国文化遗产云传播优秀项目。 二是在传播方式上,善用新媒体新平台,增强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借助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新浪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打造宣传矩阵,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民族文化宣传展播,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制作《民族志•馆长说》等线上系列短视频。2021年我馆新媒体平台播放互动量达520万人次。 三是在服务对象上,采用分众化、多样化等形式,贴近不同人群不同对象,提高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民族资源和展览,面对社会团体、机关的需求,推出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服务项目;面向学校的需求,研发推出线下教育活动60余项,其中,“探寻壮美家园”研学旅行项目入选了“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面对未成年人,开展“红领巾讲红色故事”活动。此外,还成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队,开展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宣讲活动,受众6万人次。
深挖民族团结文化资源,研发以石榴为创作元素的“同心”系列文创产品,“广西12世居民族娃娃系列”文创产品入选“十三五”期间博物馆文创产品优秀成果,并纳入《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目录汇编》;合理开发和利用好露天展示园(广西民族村),探索“文化+产业+创意+旅游”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模式,努力打造永不落幕的“三月三”。
(来源:广西民族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
|
|||||||||||||
![]()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3号 |
桂ICP备10001057号-2 总浏览量:351287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