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姓名
|
科研成果名称
|
出版物
|
年,卷(期):起止页
|
备注
|
1
|
廖卫
姚艳燕
王伟
|
Combined U-series dating of cave pearls and
mammal fossils: Constraint on the age of a late middle pleistoceneAiluropoda–Stegodon fauna from the Diaozhongyan Cave, Guangxi, South China
|
Quaternary Geochronology
|
2020, 60: 101111
|
合著(第一作者,第五作者,通讯作者),SCI
|
2
|
姚艳燕廖卫
韦姗杉王伟
|
New discovery of Late Pleistocene modern
human teeth from Chongzuo, Guangxi,southern China
|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
DOI:10.1016/j.quaint.2020.02.002
|
合著(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第七作者,通讯作者),SCI
|
3
|
廖卫
姚艳燕
王伟
|
Human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he 8.2 ka BP
climatic event: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rom the Zhongshandong Cave Site in
Bubing Basin, Guangxi, southern China
|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
DOI:10.1016/j.quaint.2020.01.004
|
合著(第二作者,第四作者,通讯作者),SCI
|
4
|
廖卫
李大伟王伟
|
Late Pleistocene paleoenvironment of
southern China: Clay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from Luna Cave,
Guangxi, China
|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
DOI:10.1016/j.quaint.2020.02.003
|
合著(第三作者,第七作者,通讯作者),SCI
|
5
|
陆秋燕
郑琳
王伟
|
Provenance study on ‘Big bronze drums’: a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ancient bronze industry of Guangxi, Southwest China from Han to Tang
dynasty (around 200 BC–900 AC)
|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
DOI:10.1016/j.culher.2020.02.002
|
合著(第一作者,第四作者,第五作者),SCI
|
6
|
宋秋莲
|
Micro Impacts of a Macro-level Trading
Partnership
Effects of China’s Belt-and-Road Initiative in Pakistan
|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
2020,79(1):301-322
|
合著(第三作者),SSCI
|
7
|
胡鹏程
|
潘天寿绘画题款艺术探微
|
南方文物
|
2020(01):294-298,
|
合著(第二作者),核心期刊
|
8
|
廖卫
|
禄丰古猿蝴蝶种下第四前臼齿釉质-齿质交界面的三维几何形态
|
人类学学报
|
2020,39(04):
555-563
|
合著(第二作者),核心期刊
|
9
|
李大伟
|
阿舍利大石片生产方式与策略研究
|
人类学学报
|
2020(2):183-192
|
合著(第二作者),核心期刊
|
10
|
蒙秋月
|
从“三不要地”到国家口岸:广西边民互市传统的自反性延续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
2020,03:23-29
|
独著,核心期刊
|
11
|
黄诗莉
|
纺织专题展陈评估方案研究初探
|
中国博物馆
|
2020(4):95-99
|
独著,核心期刊
|
12
|
蒙秋月
|
传统藏医秘诀(man ngag)的传承
|
中国民族学
|
2019(02):94-98
(2020.4出版)
|
合著(第二作者)
|
13
|
梁豪
|
博物馆陈列布展的科学化设计研究
|
艺术品鉴
|
2020.6,11-27
|
独著
|
14
|
李大伟
|
阮麟强教授访谈
|
越南研究
|
2020.6,11-28
|
独著
|
15
|
韦凯芳
梁志敏
|
新时代博物馆的多元与包容——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探索与创新
|
文化月刊
|
2020.6,11-29
|
合著(第一作者,第二作者)
|
16
|
胡鹏程
|
从艺术创作角度看宁明花山岩画中骆越先民的绘制技艺
|
广西文博(第三辑)
|
2020.6:11-20
|
独著
|
17
|
葛又铭
麻丽娜
|
传统刺绣工艺在少数民族服饰修复中的应用
|
锦绣
|
2020.6:11-23
|
合著(第一作者,第二作者)
|
18
|
田双娥
|
丁香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
桂林博物馆文集
|
2020.6:11-24
|
独著
|
19
|
赵晶
|
广西民族博物馆缤纷世界展厅空气中真菌鉴定
|
广西文博(第三辑)
|
2020.6:11-25
|
独著
|
20
|
樊苗苗
|
壮族服饰衽式与壮汉文化交流实证
|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18论文集
|
2020:101-110
|
独著
|
21
|
樊苗苗
|
壮族服饰刺绣及其功能探研
|
锦绣华装——中华传统服饰之大美
|
2020,316-325
|
独著
|
22
|
汤绍玲
梁志敏
|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从空间论思考的“活的博物馆”
|
全球客家研究
|
2020,15:103—134
|
合著(第二、第三作者)
|
23
|
谭乐宁
|
广西民族博物馆志愿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PSS的因子分析为例
|
社会科学
|
2020.6:11-21
|
独著
|
24
|
谭乐宁
|
广西民族博物馆志愿者持续性服务因素分析——基于11名志愿者的访谈
|
西部论丛
|
2020.6:11-22
|
独著
|
25
|
梁燕理
|
暖农活:泰国铜鼓铸造遗址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13-20
|
独译
|
26
|
黄靖
|
家庭学习理念在展览开发项目中的运用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131-138
|
独著
|
27
|
赵晶
|
调湿机在展厅展柜中应用案例分析—以“乾隆皇帝—故宫博物院文物特展”为例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181-187
|
独著
|
28
|
刘畅
|
浅析博物馆讲解礼仪---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173-177
|
独著
|
29
|
田双娥
|
几种植物精油对霉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194-201
|
合著(第一作者)
|
30
|
赵旭铭
|
毛南族女衣的工艺分析及年代特征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81-88
|
独著
|
31
|
麦西
|
广西龙脊壮族竹纸制作工艺调查研究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119-128
|
独著
|
32
|
王玉成
|
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文化记忆工程实践”的推广实践——以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为例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210-218
|
独著
|
33
|
吕妍
|
贺州清代严氏墓碑文考释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66-73
|
合著(第二作者)
|
34
|
刘彦飞
|
VI设计在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形象塑造中的实践应用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240-245
|
独著
|
35
|
蒙元婕
|
壮族吉祥图案“双狮滚绣球”的艺术研究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221-226
|
独著
|
36
|
黄世棉
|
华侨在广西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工商为中心的讨论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37-43
|
合著(第一作者)
|
37
|
梁小燕
|
从“凝视”到“互视”—以民族志电影《红水河畔》创作为例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91-97
|
独著
|
38
|
李建勇
|
冀南地区S村礼物馈赠动因之探析-兼谈莫斯《礼物》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105-109
|
独著
|
39
|
艾兰
|
美国博物馆常设策展人的角色定位及对策展人制度的启示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152-160
|
独著
|
40
|
覃婷
|
如何做好博物馆临时展览的讲解工作—以"乾隆皇帝—故宫博物馆特展"为例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167-172
|
独著
|
41
|
廖晓迪
|
博物馆照明对亮布的褪色影响研究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188-193
|
独著
|
42
|
宋秋莲
|
民族文化传承模式探究—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202-209
|
独著
|
43
|
胡鹏程
|
单一与丰富—再谈宁明花山岩画的图像形态
|
民博论丛(2019年)
|
2020:227-234
|
独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