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下午,2020广西民族志影展暨非遗影像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落下帷幕。本届影展历时5天,除广西民族博物馆主会场外,还在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和贺州学院设立分会场,影展期间公开播映了42部民族志影片。
一、完美闭幕,非遗文化大放异彩
随着闭幕式影片《岗拉梅朵》的放映,2020广西民族志影展暨非遗影像展渐渐进入了尾声。随后,来自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影视人类学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云南省社科院民族学研究所、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10个民族生态博物馆等机构的领导、嘉宾、评委,以及来自北京、广西、云南、贵州、江西、湖南、福建、甘肃等省市自治区的纪录片导演共100余人参加了闭幕式暨颁奖典礼。
闭幕式现场,来自龙州的天琴表演队为大家展示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天琴。悠悠天琴声,浓浓壮乡情。每一次琴弦的颤动都让在场嘉宾深深地感受到了壮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恒久魅力。
二、激烈角逐,11部影片斩获佳绩
本届影展主展映、乡村影像、新锐等3个单元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山东、河北、陕西、山西、河南、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市自治区及国外的民族志影片近200部,影片内容涉及扶贫、生计、手工艺、饮食、戏曲、民歌、婚俗、节庆、仪式等题材,涵盖汉、壮、瑶、苗、侗、水、藏、独龙、哈萨克等民族。经过初评委评选和相关单位审核,主展映单元入围作品10部,乡村影像单元入围作品20部,新锐单元入围作品12部。
经过几天的激烈角逐,新锐单元共评出2个优秀影片奖,乡村影像单元共评出3个优秀影片奖和2个文化遗产贡献奖,主展映单元共评出2个优秀影片奖和2个评委会特别奖。颁奖典礼上,各奖项均宣读了评委会评审意见,并分别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入围证书。
三、守望创新,影展平台再铸辉煌
作为中国大陆首个民族志影展,风雨兼程中,我们已走过了近10年。从初心是为发掘和培养一批有思想、有胆识、有上进心、有民族归属感的民族文化保护的“领头羊”,鼓励他们用手中的摄像机以其独特视角记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举办的广西生态博物馆纪录片影展,到如今影展关注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变迁及民族文化多样性,致力于成为一个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国际民族志双年展。影展既有效地助推了乡村振兴,又促进了各民族及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创造了一个影像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
本届影展更是创新性地采取了将民族志影片与非遗影像相结合、“线下”展映与“线上”交流相结合、影片放映与学术研讨相结合、主会场活动与分会场活动相结合的“四结合”形式,展示了民族志电影强大的魅力和影响力,让更多观众得以享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影像视听盛宴,同时又充分激发民族志影片的价值,进一步引起学界的关注及社会的思考,由此开创了民族志影展的新形式,拓展了民族志影展的内容,铸造了新的辉煌。
今后,影展将不断创新和拓展其形式与内容,继续走民族志影像与民族文化保护相结合的道路,进一步发挥其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积极为“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助力!
(文:胡顺成 图:王玉成)
|
|
|||||||||||||
![]()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3号 |
桂ICP备10001057号-2 总浏览量:10052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