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姓名
|
科研成果名称
|
出版物
|
年,卷(期):起止页
|
备注
|
1
|
廖卫,李大伟,王頠
|
Mosaic dental morphology in a terminal Pleistocene
hominin from Dushan Cave in Southern China
|
Scientific Reports
|
doi:
10.1038/s41598-019-38818-x.
|
合著(第一、三作者,通讯作者),SCI
|
2
|
富霞
|
广西合浦汉墓墓主人族属及域外文化因素探讨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
2018(4):26-34
|
独著,
核心期刊
|
3
|
龚世扬
|
秦汉时期岭南粮食作物的种植及相关问题
|
农业考古
|
2018(3):33-39
|
独著,
核心期刊
|
4
|
胡鹏程
|
宁明花山岩画病害图像的全图分析与研究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
2018,30(3):126-133
|
合著(第一作者)
核心期刊
|
5
|
黄诗莉
|
纺织品类藏品的展陈方式研究——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
中国博物馆
|
2018,134:97-100
|
独著,
核心期刊
|
6
|
梁燕理
|
古代含砷麻江型铜鼓研究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
2018(4):26-34
|
合著(第三作者),
核心期刊
|
7
|
陆秋燕,马贤
|
徐霞客游记与南丹明清矿产开发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24(2):41-45
|
合著
|
8
|
樊苗苗
|
基于标本研究的壮族服饰结构节俭智慧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24(3):50-55
|
合著(第一作者)
|
9
|
肖波
|
俄罗斯考古学家M.A.杰夫列特岩画研究学术史回顾
|
北方民族考古
|
2018(5):209-225
|
独著
|
10
|
肖波
|
俄罗斯考古学家В.Д.库巴列夫岩画研究学术史回顾
|
北方民族考古
|
2018(6):211-230
|
独著
|
11
|
肖波,徐昕
|
试论铜鼓的萨满教属性
|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
2018(4):126-135
|
独著
|
12
|
欧波
|
新媒体时代民族文化传播新探索——以广西“1+10”民族生态博物馆为例
|
传播力研究
|
2018(7):13-14
|
独著
|
13
|
褚楚,黄晓文
|
儿童展览策划中的创造力研究:以指尖经纬——馆藏少数民族织锦展为例
|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四辑)
|
2018:43-51
|
合著
|
14
|
蒙秋月
|
道德性视角下的非功利性契约——莫斯《礼物》二元论解读
|
广西博物馆文集(第十三辑)
|
2018:239-244
|
独著
|
15
|
田双娥
|
广西民族博物馆展柜空气中霉菌的分离及鉴定
|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18 :324-330
|
独著
|
16
|
褚楚
|
当下策展环境中的传统议题表现——以纽约区域展览为实例
|
文博学刊
|
2018(4):39-47
|
独著
|
17
|
褚楚
|
南亚与东南亚视觉艺术中的大象形象初探——以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例
|
文物天地
|
2018(329):34-40
|
独著
|
18
|
王頠,刘治福
|
在时代使命中积极奋进的广西民族博物馆
|
文物天地
|
2018(329):14-18
|
合著(第一、第二作者)
|
19
|
农学坚
|
岭南铜鼓鉴赏
|
文物天地
|
2018(329):19-24
|
独著
|
20
|
樊苗苗,黄靖,陆思宇
|
清代龙胜壮族女服的艺术特征
|
文物天地
|
2018(329):41-46
|
合著
|
21
|
马贤
|
斑斓织锦为君妍:“锦行天下——中国织锦文化展”赏析
|
文物天地
|
2018(329):61-65
|
独著
|
22
|
刘彦飞
|
侗族织锦图案的构成形式分析
|
文物天地
|
2018(329):47-51
|
独著
|
23
|
蒙元婕
|
论广西龙胜红瑶“老虎爪”图案艺术与文化内涵
|
文物天地
|
2018(329):52-56
|
独著
|
24
|
陆秋燕
|
广西民族博物馆藏铜鼓概览
|
文物天地
|
2018(329):25-29
|
独著
|
25
|
陆秋燕
|
广西民族博物馆藏双乘骑羽人纹铜鼓
|
文物天地
|
2018(329):30-33
|
独著
|
26
|
马卫红
|
清道光萧太孺人寿嶂的工艺特征及文化诠释
|
文物天地
|
2018(329):57-60
|
独著
|
27
|
龚世扬,李大伟
|
越南考古行贰 “东山文化”考察记
|
大众考古
|
2018(1):57-65
|
合著
|
28
|
李大伟,龚世扬
|
越南考古行壹 追寻“和平文化”
|
大众考古
|
2018(1):46-56
|
合著
|
29
|
李大伟
|
越南Nguom遗址考察记
|
大众考古
|
2018(10):74-78
|
独著
|
30
|
李大伟
|
越南旧石器考古概况
|
大众考古
|
2018(3):87-90
|
独著
|
31
|
罗长群
|
戏曲艺术形式美略谈
|
民博论丛(2018)
|
2018:14-18
|
独著
|
32
|
麦西
|
广西龙脊壮族民族植物文化研究
|
民博论丛(2018)
|
2018:65-75
|
独著
|
33
|
吕妍
|
“馆校共建”模式下的贺州客家文化传习班
|
民博论丛(2018)
|
2018:81-86
|
独著
|
34
|
陈君
|
广西地区新石器时期动物考古学研究论纲
|
民博论丛(2018)
|
2018:44-50
|
独著
|
35
|
赵晶
|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生物病害及其治理研究进展
|
民博论丛(2018)
|
2018:136-142
|
独著
|
36
|
麻丽娜
|
真丝纱在少数民族纺织品修复中的运用
|
民博论丛(2018)
|
2018:154-159
|
独著
|
37
|
李娅
|
基层博物馆普通话讲解服务中的问题与对策
|
民博论丛(2018)
|
2018:106-111
|
独著
|
38
|
黄诗莉
|
广西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研究
|
民博论丛(2018)
|
2018:76-80
|
独著
|
39
|
黄靖
|
完善博物馆展览评估的国际借鉴研究
|
民博论丛(2018)
|
2018:95-99
|
独著
|
40
|
马贤
|
广西民族博物馆对外交流展的回顾与思考
|
民博论丛(2018)
|
2018:112-116
|
独著
|
41
|
刘彦飞
|
博物馆文创产业现状管窥
|
民博论丛(2018)
|
2018:19-23
|
独著
|
42
|
李自刚
|
广西民族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管见
|
民博论丛(2018)
|
2018:123-128
|
独著
|
43
|
梁亮
|
壮族服饰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语言转换研究
|
民博论丛(2018)
|
2018:7-13
|
独著
|
44
|
刘梅
|
博物馆声像档案规范化管理探讨——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
民博论丛(2018)
|
2018:131-135
|
独著
|
45
|
宋秋莲
|
博物馆陈列大纲中译英文本客观性探析
|
民博论丛(2018)
|
2018:100-105
|
独著
|
46
|
徐光霁
|
博物馆知识管理模式新探
|
民博论丛(2018)
|
2018:117-122
|
独著
|
47
|
杨荣
|
博物馆视频监控系统现状与应用研究
|
民博论丛(2018)
|
2018:143-148
|
独著
|
48
|
梁燕理
|
“2017年铜鼓及其文化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
|
民博论丛(2018)
|
2018:3-6
|
独著
|
49
|
李大伟
|
中国考古全球化的伊始——读《越南义立-冯原文化遗存发掘报告》有感
|
中国文物报
|
2018年8月7日第7版
|
独著
|
50
|
陆秋燕
|
交流、传承、共享—2017铜鼓及其文化国际研讨会纪要
|
中国文物报
|
2018年1月30日第3版
|
独著
|
51
|
李太伟
|
越南北部旧石器晚期文化概况
|
第十六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18:353-360
|
合著(第一作者)
|
52
|
李大伟
|
广西白莲洞遗址和越南谷安遗址石片石器比较研究
|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第一辑)
|
2018:260-265
|
独著
|
53
|
欧波
|
广西民族村寨现状及保护发展研究
|
防护工程
|
2018,14:218-219
|
独著
|
54
|
肖波
|
南西伯利亚岩画中的心形人面像
|
岩画研究
|
2018:197-220
|
独著
|
55
|
胡鹏程,肖波
|
靖西岩画调查简述
|
岩画研究
|
2018:83-94
|
合著
|
56
|
胡鹏程
|
巴马瑶族自治县岩流山岩画调查简报
|
广西文博(第二辑)
|
2018,P44-51
|
独著
|
57
|
胡鹏程
|
博物馆临时展览刍议
|
桂林博物馆文集(第四辑)
|
2018,:14-20
|
独著
|
58
|
李霞,黄世棉
|
博物馆藏品盘点工作的探讨与实践——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
桂林博物馆文集(第四辑)
|
2018:38-45
|
合著
|
59
|
梁小燕
|
文化记忆工程——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发展路径探析
|
桂林博物馆文集(第四辑)
|
2018:97-108
|
独著
|
60
|
梁小燕
|
看我·看她——2016广西民族志影展乡村影像织染绣工艺类影片评述
|
百工(02)
|
2018:94-111
|
独著
|
61
|
梁小燕
|
从“凝视”到“互视”——民族志电影《红水河畔》创作方法与反思
|
中国民族博物馆研究
|
2018:18-26
|
独著
|
62
|
樊苗苗
|
行走的织绣艺术——红瑶服饰文化研究
|
艺术与设计(增刊)——中国博物馆协会服装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
|
2018:75-81
|
独著
|
63
|
覃椿筱
|
云南澄江金莲山墓地出土铜器的科学分析与研究
|
石寨山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
|
2018:86-100
|
合著(第一作者)
|
64
|
马鋆
|
浅析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在博物馆宣传的应用
|
丝路艺术
|
2018(6):349-350
|
独著
|
65
|
马鋆
|
浅谈民族专题博物馆未成年人展厅教育课程——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
西部论丛
|
2018(5):179-180
|
独著
|
66
|
程晖
|
土瑶神像画的制作
|
丝路艺术
|
2018(5):15-16
|
独著
|
67
|
程晖
|
民族类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以广西民族博物馆"非遗天天见"活态展示为例
|
当代旅游
|
2018(6):80
|
独著
|
68
|
程晖
|
瑶族神相画的功能
|
青年时代
|
2018,6:10,25
|
独著
|
69
|
程晖
|
调查报告:广西贺州市沙田镇土瑶地区的田野调查报告
|
西部论丛
|
2018(7):140-142
|
独著
|
70
|
张伦
|
基于博物馆外语讲解工作的几点思考--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
西部论丛
|
2018(5):268-269
|
独著
|
71
|
张伦
|
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以广西民族博物馆"非遗天天见"项目为例
|
大东方
|
2018,8:142-143
|
独著
|
72
|
覃婷
|
浅谈博物馆未成年人讲解
|
当代旅游
|
2018,8:115
|
独著
|
73
|
麦西
|
广西龙胜龙脊壮族社群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初探
|
知识力量
|
2018:273-274
|
独著
|
74
|
麦西
|
试论基于乡土传统的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提升
|
环球市场
|
2018:120-122
|
独著
|
75
|
黄晓文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京族女性在文化旅游发展中角色的再认识
|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
2018,26:76
|
独著
|
76
|
钟琳
|
后勤管理在博物馆发展中的作用
|
文艺生活
|
2018,3:272-273
|
独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