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着民博举办的“万里行”活动,来到了山西,此时已是夜幕降临,经历了一天的喧嚣之后,流光溢彩的城市正以另外一种姿态展现在我眼前。
月光洒在了大地上,让幽静的大地多了一份祥和。坐在前往酒店的计程车上,路边的路灯忽明忽暗,像是太困了,此时已经准备了0点了,我也有点想睡觉了。回到酒店后,便安顿好后就睡了,为第二天的行程做准备。
早晨,我被一阵阵清脆的闹铃声叫醒。睁开双眼,揉了揉眼睛,望着窗外冉冉升起的太阳,我顿时来了精神,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今天是要去山西省博物馆进行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馆,它的造型是一个鼎,象征着丰收富足与安定吉祥。别具特色,这就是山西博物院。在东门前约一百米处有一个前庭,前庭内侧立着五根石头砌的圆柱,上面雕刻着许多历史人物,前庭中间横着一块大石头,“山西博物院”这五个字就刻在这块石头上。走进去后富丽堂皇,其中最为难忘的是鸟尊,我揣摩了它很久,它的外形头微昂,高冠直立。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造型写实并且十分的巧妙。讲解员在跟我们叙述着它是历史,原来,晋侯鸟尊就是第一代晋侯燮父祭祀祖先用的祭祀器物。
随后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平遥古城。这座古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经历过历朝的风风雨雨而仍然屹立在那里,充满了古韵。平遥的历史,平静而遥远。有着尧舜的清朗,晋赵的风流,秦汉的大气,如天边的一抹孤云,飘向远方,只留下了那些城楼。在老师们的组织下,我们上了城楼,脚踏在青石板上,四周都是黑砖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们进来的这个地方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城门是城墙上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城池的防卫手段。这里地方很小,四周有高墙围护,即使敌人攻入城中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城里的同兴公镖局给予我的印象很深因为在《又见平遥》的演出中就上演了清朝末期,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才得以延续,把它的历史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次的山西太原和平遥之旅也告一段落了。我们离开那天天气很不好,没有看见一点的阳光,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回想起这次的旅行,也是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给了我深刻的感悟。
渐渐的,渐渐的,现在回想起来,我的脑海中还浮现着那醉人的旅行,那美丽而令人心驰神往的历史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视线、我的精神、我的思想……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静静地离开了这充满着古典韵味的山西。
作者:小志愿者阮诗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