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号
|
片
名
|
作
者
|
详 情
|
1
|
土法制糖
|
麦西、龚世扬
|
宁明县位于广西的西南部,常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甘蔗生长。如今宁明县的大部分地区早已采用大规模机械设备制糖,土法制糖工艺日渐式微,驮龙镇花山屯却仍保留着土法制糖的传统。
|
2
|
三月三歌圩
|
王玉成
|
本片记录了凤山县金牙乡上牙村那莫屯拥有悠久历史的“三月三歌圩节”的举办过程。
|
3
|
爷
爷
|
黎夏
|
日常生活中,爷爷是个亲切、勤劳的老人。在民间信仰活动中,他又是一个能与神灵沟通的祭师。
|
4
|
染色的季节
|
何春
|
一套五彩斑斓的白裤瑶服饰,要经过三十多道的工序才能完。这在复杂、艰辛的过程中,承载着对家人的爱,呈现着对生活乐观的态度,体现了白裤瑶妇女的耐性与智慧。
|
5
|
生活与希望
|
韦青山
|
那坡农民的生活,是简单的,枯燥无味的,年复一年地农耕生活,希望只有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本片子主要介绍那坡一部分农民的生活现状。
|
6
|
小锅米酒
|
葛燕峰
|
民间手工艺与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密切相联,根植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熊村的群众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小锅米酒就是其中的代表。
|
7
|
侗族百家宴
|
杨全忠
|
本片记录了侗族百家宴从敲锣喊寨通知、拦路、芦笙迎宾、多耶、吃百家宴、敬酒、宾主互动耶舞、送客等整个过程。2008年侗族百家宴被自治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8
|
游
神
|
肖茂兴
|
游神是瑶族传统的民族习俗,是过去瑶族群众祈求通过借助神的力量达到驱邪保平安的民俗活动。本活动由村中有影响力的师公卜卦预测吉日良辰,将庙中神像抬至村旁地坪举行祭祀活动,活动时间持续二天一夜。
|
9
|
苗族婚礼
|
石磊
|
融水苗族婚礼简朴、热闹而又有特色,一般在春节正月期间举办,婚礼操办分两天进行,头天准备饭团、礼品和接新娘进门,第二天举行婚礼筵席仪式和回门等活动。
|
10
|
第十三天
|
杜正贤
|
本片记录了苗家一位老人过逝后第十三天所举行的祭礼活动,以表示纪念和祈求保佑。
|
11
|
打同年
|
杜正贤
|
影片记录元宝村知桶寨因小桑村小桑寨邀请正月初八来到小桑寨吹芦笙踩蹚,小桑寨宰牛接待。两寨一起吹芦笙踩蹚,共同聚餐,热闹非凡,加深民族团结和谐。
|
12
|
京族哈节
|
杨俐
|
京族哈节是京族人对他们所敬仰的神灵和先祖顶礼膜拜,并进行隆重祭祀,祈望得到保佑和赐福的传统节日。本片以京族哈节为重点,以京族哈节祭祀活动--迎神、祭神、乡饮和送神等四个阶段为主线,展示海洋民族的强大魅力。
|
13
|
龙脊水酒
|
侯荣义、侯文强
|
龙脊水酒是桂北龙脊壮族自制的传统土酒,当地壮语叫做“娄淋”。娄淋酿制方法简便,选用当地土产优质儒米,蒸熟成饭,再拌以适量的土制酒药,置于瓦坛之中密封,经数日发酵即成。
|
14
|
客家豆腐酿
|
曾宏钦、马暨军
|
贺州市是客家人聚居地,当地客家人非常喜欢把各种食材做成各种酿,如豆腐酿、茄子酿、苦瓜酿、蛋酿等等,本片介绍了客家豆腐酿等客家美食的加工过程及食用方法。
|
15
|
铸泥沙的人
|
黄毅、卢山、梁杨菁、赵晓蕾
|
靖西夹砂陶始于明未清初,其制作工艺简便而独特,品种齐全,规格多样。靖西夹砂陶制作在整个壮族地区乃至全广西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壮民族民间文化的体现,是靖西壮族古老而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
16
|
一个老人的葬礼
|
黎中华、蒙正标
|
亲人离去,铜鼓响起,四方亲友,纷至沓来,抚棺痛哭,砍牛送葬,绵绵夜语,魂归故里。
|
17
|
宾阳油纸伞
|
麦西、王玉成
|
本片真实记录了宾阳县陆村陆玉带老师傅的油纸伞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工艺是陆玉带老师傅家族几代人的祖传手艺,伴随他们走过了一个多世纪,在旧社会和改革开放前的年代,这门手艺承当着陆玉带老师傅家里面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他对油纸伞这门民间技艺有着深厚感情。
|
18
|
瑶家酒
|
黎夏
|
从小,在外人的眼中,白裤瑶人是个好酒的民族,无处不喝,无处不醉。酒,对我们白裤瑶人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我去了一趟我们白裤瑶酿酒工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岜地。
|
19
|
文化守护者
|
何春
|
影片通过记录一个白裤瑶乡村教师的日常生活,展示出白裤瑶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当代白裤瑶年轻人对生活的态度,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认可。
|
20
|
侗族多谐
|
杨全忠
|
“侗族多谐”亦称侗族油茶,是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侗家人喜欢喝油茶,打油茶待客是侗族的重要礼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011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片记录了侗族打油茶从点茶备料、煮茶、配茶、敬茶、吃茶、谢茶等整个打油茶过程。
|
21
|
苗山剪禾
|
石磊
|
剪禾是融水苗族沿袭传统的糯谷收割生产活动,一般在每年的晚秋开始,有开剪、剪禾、收剪等过程和仪式,其中开田烤鱼、担谷等内容给活动增添了更多的生产气息和氛围。
|
22
|
苗家中秋节
|
杜正贤
|
本片记录了2013年中秋节那天苗族同胞一家人在野外打谷子抓鱼烤鱼聚餐,展现了苗族过中秋节的独特方式。
|
23
|
糊
辣
|
葛燕峰
|
本片主要拍摄内容为大圩古镇上的小吃糊辣。糊辣是从西北传到桂林的,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征战百越,把米面和米糊糊传到了桂林。米面就是后来的米粉,米糊糊就是后来的糊辣。糊辣的风味独特,是冬令御寒美食。
|
24
|
舞火猫
|
曾宏钦
|
广西贺州市南乡镇是一个壮族聚居乡,南乡人把舞火猫视为一项全乡人民最为隆重的活动,是当地民族庆丰收,祈祷一年人兆年丰的一种活动。所以只在过春节时举行。
|
25
|
瑶族黄泥鼓制作
|
肖茂兴
|
黄泥鼓是金秀瑶族特有的用于祭祀瑶族先祖盘王的传统民间乐器。传说瑶族先祖上山打猎时被山羊撞下悬崖挂在一棵泡桐树上身亡,其子女找到父亲的遗体后砍下泡桐木制作鼓身,打死山羊剥皮制作鼓面,然后涂上黄泥狠狠敲打。
|
26
|
火龙窑
|
黄毅、卢山、梁杨菁、赵晓蕾
|
靖西县录峒乡凌准街历来是靖西县主要制陶产区,新窑屯和旧窑屯都有制作陶器的传统。龙窑陶器制作始终伴随着靖西壮族民间习俗演变而发展,形成了靖西独特的制陶工艺,是中国古代灿烂的陶器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
27
|
五谷庙节
|
侯文强、潘庭芳
|
农历六月初二日是龙脊壮族传说中的英雄莫一大王的诞辰,龙脊壮族称之为五谷庙节。节日当天龙脊壮族集资杀猪祭祀莫一大王,祈求他保佑壮家人生活安宁幸福,每家派一人参加节日活动,并请一个厨师专门弄菜,同时一部分人去从事修路、架桥等公益活动。
|
28
|
明天是十五
|
韦青山
|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中秋节到来之际,那坡人民张罗着如何过好这个重大节日,自制月饼是其中的重要事项,在物质匮乏的过去,那坡人民都是用这种工艺自制月饼,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这么做了。本片主要介绍当地月饼的自制方法。
|
29
|
京族渔家
|
杨俐
|
海洋渔业一直都是京族人繁衍生存之本,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不断演变,京族人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并没有影响海洋生活在京族人民日常生活占据的重要地位。本片以京族渔家为重点,记录渔民一天的打渔生活,展示这种职业得以不断延续发展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