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 > 民族志影展 > 历届影展

2012广西生态博物馆纪录片影展

发布时间:2014-10-14 点击:15105次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记忆工程在各生态博物馆中的有序开展,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开创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的新形式,并发掘和培养出一批有思想、有胆识、有上进心、有民族归属感的民族文化保护的领头羊,使其用手中的摄像机以其独特视角记录本民族的民族传统文化,广西民族博物馆创新性地举办了以民族文化和传统记忆为主要题材的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纪录片展。

  影展结束后评选出最佳影片奖、最佳剪辑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题材奖等多个奖项以资鼓励。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何春、黎夏拍摄的《白裤瑶的葬礼》、村民陆朝明拍摄的《取粘膏》获得最佳影片奖;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黎夏拍摄的《瑶纱》获得最佳剪辑奖;那坡达文黑衣壮生态博物馆韦青山拍摄的《咸面制作》获得最佳摄影奖;广西民族博物馆麦西、陆文东拍摄的《白裤瑶的外国干爹》获得最佳题材奖,其余参展的10部片子获得优秀奖。   
该影展于2013年1月15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公开展映,为期两天,影展展播了广西10个生态博物馆呈送的纪录片作品近20部。这些作品向观众展示了各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风情,表现了参展人员对民族文化宣传、保护、开发等方面的需求和思考,反映了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和沟通交流的决心。


  2012年广西生态博物馆纪录片影展作品信息表

序号

片名

导演

详情

1

三月岭古商道

葛燕峰

广西地处岭南,古为百越之地,交通闭塞,秦始皇为统一岭南,下令“凿渠而通粮道”,始建灵渠,沟通湘漓水系,形成湘桂间交通水路。 本片记录了随着岁月流逝,古道景观逐渐在人们视野中消失,古道历史也渐渐在人们记忆中遗忘。

2

无嘴圆子

葛燕峰

本片主要记录了灵川无嘴圆子的制作过程。无嘴圆子是广西长岗岭商道古村极具特色的小吃,其以猪肉和当地手工磨制的豆腐为主要材料,将豆腐包裹在捏好的肉丸外,入油锅炸制而成,无嘴圆子鲜嫩可口,口感丰富,是冬季时令佳肴。2009年,无嘴圆子制作技艺列入灵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架 桥

潘庭芳

“架桥”是龙胜龙脊壮族地区至今仍保存的一种民间信仰习俗。它根据“四柱预测学”的原理,测算出一个人命运中的凶、吉、祸、福,然后定向“架桥”,这样便能调节四柱平衡,达到辟邪消灾、逢凶化吉。本片主要记录了“架桥”的过程。其步骤主要有:1、测算; 2、选吉日良辰; 3、备料:石板一块(或小杉木一根),鸭子一只、香、纸、米、酒等祭祀品,红包一个; 4、师傅用罗盘定向、打卦; 5、杀鸭祭祀、师傅念经驱凶辟邪保平安。

4

六奶花娘

潘庭芳

六奶花娘”又称“六位婆娘”,是流传于龙胜龙脊壮族地区的一种人生礼俗。本片主要记录了安“六奶花娘”仪式的过程。安“六奶花娘”,是生活在龙脊的壮族人一生中必须经历的一道仪式, 这道仪式是在为小孩办满月酒时进行。办酒当天,主人要砍一根上好的桃木、一根新竹、一张大红纸和一张白纸等材料给师傅用于制作“六奶花娘”,师傅根据小孩的生辰八字测算四柱,有关解关,有煞解煞,并按照测出来的尺寸做好“六奶花娘”,然后将做好的“六奶花娘”安放在小孩住的房间内。安“六奶花娘”主要是为了给小孩祈福,希望小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5

白裤瑶的外国干爹

麦西、陆文东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村许多传统民俗都在慢慢消失,但是地处广西的白裤瑶仍完整地保留着认干亲的传统仪式。

影片记录了当地白裤瑶选认外国国籍干爹的拟亲属现象,反映出认干亲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白裤瑶民间社会之中,一个长期在白裤瑶地区做调查的美国学者也成了白裤瑶的干亲。

6

白裤瑶人的葬礼

何春、黎夏

白裤瑶人的葬礼隆重而庄严,虔诚而肃穆。葬礼也是每一个白裤瑶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礼仪。葬礼中的牛和服饰代表逝者不离不弃的财富,声声铜鼓随逝者一路平安,亲人们每一次悲伤的哭泣寄托着无限的哀思,每一个欢乐的笑声更是一种深深的祝福。

7

贺州客家刘氏兆兴公祠

马暨军

地处南岭走廊中段的贺州,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居住地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使贺州客家成为最具客家特征的广西客家人。贺州客家非常重视公祠的突出特点。本片记录了贺州客家刘氏兆兴公祠落成典礼,作为处理家族事务和重大节日庆典的主要场所,贺州客家刘氏兆兴公祠的落成反映了客家人强烈的认同意识,对客家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8

旧州木偶脸谱制作工艺

卢山

木偶是游戏、故事、玩具三合一的结合体,木偶“演员”是玩具。所以,木偶脸谱的制作要图案化、玩具化,并且要趣味和灵巧。广西靖西旧州的木偶戏是当地群众喜爱的一种戏种,每年春节期间在当地都有表演,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木偶脸谱用梧桐木或柚木精心雕塑而成,用赭石色做脸的肉色,根据人物的特征和要求,用墨汁描绘五官。木偶人物有文武、小生、青衣、花旦、刀马旦、须生、红脸、丑生等。

9

溜索

石磊

溜索是原始渡河工具,中国古代称为撞。随着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事业的发展,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以经营林业为主,多杉、松、竹、油茶、油桐等,森林覆盖率达39.1%,为广西木材主要产地。当地苗族则运用溜索作为扛木的运输工具,这不仅充分展现了苗族同胞的智慧,也反映了苗族千百年的文化积淀。

10

六闭嫁郎

肖茂兴

瑶族有着“男嫁女娶”的习俗,他们称这种“上门”的婚俗为“嫁郎”。在瑶家,上门入赘被视为忠孝仁义、尊敬同族老人、顾及民族兴衰的美德,因此,上门之风在瑶族十分盛行。

11

瑶 纱

黎夏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总人口3万人左右。生活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八圩瑶族乡、贵州省荔波县的瑶山乡一带。白裤瑶人虽然离公路很近,却保持着与外界有一定区别的生活习俗。特别是他们的服饰制作工艺,全部是手工制作的。从种棉花、压棉花、纺纱、跑纱、织布等,至少需要经历两年的时间,通过3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套服饰虽然服饰制作的过程很艰辛、繁琐,可是白裤瑶妇女们对自己服饰的执著精神更深深吸引着我们。

12

那 田

黄忠永、黄振轩

据“那”而作,依“那”而居,以“那”为本,壮族作为一个悠久历史的稻作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曾经创造过辉煌,如从野稻中培育出粮食品种,营造出别具风格的干栏建筑等,随之产生了“那文化”。影片记录了广西凤山县那莫村壮族农民水稻种植的过程。

13

取粘膏

陆朝明

作者陆朝明秉着对本民族珍贵文化的热爱,用摄影记录了南丹里湖白裤瑶的传统文化,展示了白裤瑶割粘膏的情况,体现了白裤瑶人热爱本民族文化的精神,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精髓的记录和传承。

14

跳盘王

肖茂兴

跳盘王即盘王舞,是瑶族重要的民间传统舞蹈。跳盘王为了纪念伟大的瑶族始祖盘王,每隔三至五年,瑶族民间都会举行盛大的还盘王愿活动。本片记录了广西金秀古陈屯坳瑶跳盘王仪式,表达了当地瑶族宗教盘王崇拜的多重涵义,他们不仅通过仪式表达对祖先神盘瓠的追思,更是对瑶人祖先归属于华夏文化的肯定。

15

白裤瑶铜鼓安名仪式

何春

广西是古代生产和使用铜鼓的重要地区之一,壮族先民“濮人”是铜鼓最先的铸造者和使用者。《白裤瑶铜鼓安名仪式》对广西白裤瑶铜鼓安名仪式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它表述了广西白裤瑶自古以来深深积淀的铜鼓文化。正是这种独特的铜鼓安名仪式文化,为广西铜鼓历史写下了灿烂的一页。

16

多 耶

吴尚雄

“多耶”是中国侗族的传统民间歌舞形式之一,它是个侗语音译词,“多”是含有“唱”“舞”等意义的多义词。“耶”是侗族浩如烟海的民歌中的一大类,属于一种边唱边舞的合唱歌曲。“多耶”即“唱耶歌”,又称“踩歌堂”。多耶时,领唱者领唱一句,歌队合唱重复末尾三字。唱耶歌的主要时期是正月初一至十五,以及村寨集体做客和有重大活动时演出。本片里的这首歌是2010年三江生态博物馆在独峒乡高定村举办春节文艺汇演时独峒村的“耶师”村民韦明祥自编自演的一首赞颂高定村及其全体村民的“耶歌”。

17

维修粮仓

陆朝明

粮食仓房是白裤瑶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通常有防潮、防鼠、防火和防盗四种功能。本片记录了白裤瑶对粮仓进行维修改造的过程,展示了白裤瑶古老民族的智慧结晶,也使观众感受到瑶族人民独特的生存艺术。

18

咸面制作

韦青山

在桂西南一个叫那坡的小县城,北部山区有一种食品叫瓜苗捞面,其主要食材就是当地自制的面条和当地种植的南瓜苗。自制面条是在当地一个叫马元村的寨子里制作的,因为马元村所在地石漠化严重,长年缺水,耕地面积极为稀少,农作物以玉米和小麦轮种,产量极低,进行面条加工并不能维持生活,所以仅少数人仍在坚持这种纯手工的传统制作方法。每年农历三月,麦子成熟收割后,守候着土地有了收成的村民就开始制作面条了。


资讯 鉴赏 研究 服务 展览 生态博物馆

民博公告
民博快讯
党建风采
清廉民博
道德讲堂
文博快讯
关于民博

多维探索
民族志影展
精品赏析
世居民族
视频赏析
花山岩画
田野调查
专家学者
学术成果
学术资讯
铜鼓研究
学术委员会

博物馆活动
志愿者
参观指南
研学基地

 

 

新展预告
最新展览
常设展览
展览回顾
展览交流
虚拟展厅
生态博物馆资讯
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
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
灵川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
融水安太苗族生态博物馆
那坡黑衣壮生态博物馆
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
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
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
广西网警ICP备案

版权所有:广西民族博物馆 电话/传真:0771-2024322 Email: 技术支持: 灵启网络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3号

 桂ICP备10001057号-2   总浏览量:  47762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