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 > 世居民族

壮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体民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由中国古代南方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后有乌浒、俚、僚、僮等他称;自称有布壮 、布僚、布曼、布板、布越、布雅伊、布沙、布土、布陇、布傣等 2 0 多种

汉族

广西汉族人口2792万,占广西人口的62.1%,是广西人口最多的民族。秦汉以后,广西汉人陆续从中原各地迁入岭南,与当地百越族群经长期交往而形成,文化独具特色。

瑶族

中国历史上迁徙较多的一个民族,其先民一般认为是秦汉时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或说源于“五溪蛮”。自隋唐开始,广西瑶族由湖南和广东等地迁入。到明代,广西成为瑶族的主要分布区,主要聚居在金秀、巴马、都安、大化、富川、恭城 6个瑶族自治县。瑶族支系较...

苗族

苗族称谓最早见于秦汉前的史册,有“三苗”、“有苗”等名称 。与瑶族一样 ,苗族支系繁多,有偏苗、白苗、红苗、花苗、清水苗、栽羌苗、草苗等。大约在宋代以后,陆续由湖南、贵州迁入广西境内。

侗族

自称为“金”,属古越人的一个支系。隋唐时期在桂北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峒”设“羁縻州郡”。清代,“峒”称演变为“侗”,成为侗族的专称。主要分布在三江、融水、龙胜3 个自治县。

仫佬族

自称“冷”或“谨”,他称“布谨”、“姆佬”、“木佬”等。形成于明代。其先民源于中国南方古代百越族群,与壮侗语诸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广西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毛南族

源于中国古代的百越族群,主要居住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一带山区被称为“三南”,素称“毛南之乡”。

回族

在广西定居,始于宋代,主要从河北 、山东、河南、陕西 、江苏、湖南、广东、云南等地迁入,主要聚居在桂林、柳州、南宁等城市,多从事工商业。

京族

广西唯一以渔业为主的民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唯一的海洋民族 。京族原居住在越南涂山一带 , 明清时期陆续迁入广西东兴濒临北部湾的巫头 、万尾、山心、潭吉一带 。

彝族

源自古代羌人,以虎为图腾。广西彝族自云南、四川迁入,现有人口0.69万, 主要居住在隆林、那坡和西林等地,分为黑彝、白彝、红彝等三个支系, 以山地农业为主,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有自己的文字。

水族

从史籍记载及其原有的古歌 、语言 、习俗等方面考察 ,属岭南的土著居民,与壮侗语诸民族一样 ,是由中国南方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发展而来,到唐宋时期已形成单一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河池 、柳州两个地区 。

仡佬族

其先民是古僚人。在唐宋史书中,有“仡佬”、“葛佬” 、“仡僚” 、“革老” 等称谓 ,统称“僚”。“仡佬”是“僚”的转音 。 新中国成立后,称为仡佬族 。

资讯 鉴赏 研究 服务 展览 生态博物馆

民博公告
民博快讯
党建风采
清廉民博
道德讲堂
文博快讯
关于民博

多维探索
民族志影展
精品赏析
世居民族
视频赏析
花山岩画
田野调查
专家学者
学术成果
学术园地
铜鼓研究
学术委员会

博物馆活动
志愿者
参观指南
研学基地

 

 

新展预告
最新展览
常设展览
展览回顾
展览交流
虚拟展厅
生态博物馆资讯
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
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
灵川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
融水安太苗族生态博物馆
那坡黑衣壮生态博物馆
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
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
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
广西网警ICP备案

版权所有:广西民族博物馆 电话/传真:0771-2024322 Email: 技术支持: 灵启网络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3号

 桂ICP备10001057号-2   总浏览量:  4560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