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展览 > 展览回顾 > 2015年展览

展厅位置:

《远古回声——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览》,是有关半坡遗址和半坡文化发掘、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本展览采用对话的展览形式,通过文字、图表、图片、文物、视频等展示方法,把普通观众并不熟悉的考古学知识,把跨越了6000多年时间和1000多公里空间的半坡文化,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示广大广西人民群众的面前。...


远古回声——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览(2016-06-18)
声徊远古,韵留八桂——《远古回声——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览》隆重开展(2015-01-30)
《远古回声——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系列活动预告(2015-01-29)

展厅位置:

由我馆和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共同主办的《锦绣八桂——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展》6月16日在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开展,展览为期两个月。展览通过服饰、织锦和刺绣三方面的文物,配合风光和节庆民俗照片,系统全面的展示了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内蒙人民了解广西,加强两地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锦绣八桂——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展(2016-06-21)
我馆工作人员赴湖北开展“锦绣八桂——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展”撤展工作并考察当地博物馆和岩画(2012-08-10)
《锦绣八桂——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展》在湖北明代藩王博物馆顺利开幕(2012-05-07)
更多>>

展厅位置:

为了展示广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增进桂台两地的相互了解,促进彼此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2014年10月星云大师代表佛光山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签署了《2015年文化交流协议》,拟定于2015年7月在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举办《美丽广西—五彩八桂民族服饰文化展》。本次展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财团法人人间文教基金会、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由广西民族博物馆、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承办。展览以广西少数民族服饰为主要展示重点,以各民族织锦和刺绣为辅。展品共计66件(套),其中,服饰37套,织锦12件,刺绣17件。展期为2015年7月5日——2015年8月9日。...


五彩八桂——民族服饰文化展(2016-06-18)
民族文化大讲堂——“五彩八桂”民族文化系列赏析课完美收官(2016-06-02)

展厅位置:

2015年10月15日至12月15日,由广西民族博物馆和通辽市科尔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锦绣八桂——广西民族织绣文化展》在通辽市科尔沁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汇集了广西12个世居民族精美服饰156件套,其中壮锦、侗锈、瑶锈等民族织锦堪称霓裳羽衣,美不胜收,充分展示了广西民族织锦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举办此次展览,加强了我国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两馆之间的友谊,让通辽市人民更好的感受广西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锦绣八桂——广西民族织绣文化展(2016-06-18)
“锦绣八桂——广西少数民族织绣艺术展”在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正式开幕了(2015-06-17)

展厅位置:

2015年10月10日至2016年1月10日,由南京博物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五彩广西——广西壮族历史文化展》在南京博物院展出。展览分为居家之乐、锦衣之秀、佩饰之光、鼓乐之美四部分。展览以壮族文物为主,配以图片、视频以及织壮锦、绣绣球、天琴演奏等活态表演,展览还配套系列文创产品,并在展厅内设有专柜。全面展示了广西壮族的历史与文化,突出了壮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


五彩广西——广西壮族历史文化展(2016-06-18)

展厅位置:

《百里岩画 骆越神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以介绍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突出普遍价值为主要内容,按由远及近,先整体再局部,从古到今的逻辑顺序,分为“文化景观”、“ 天书释义”、“ 骆越神笔”、“ 桂风壮韵”、“ 情注花山”五部分,全面展示岩画的分布、景观构成、图像内涵、作画技法、艺术特点、绘制年代和民族、文化传承、调查研究、保护管理、申遗之路等内容。展览采用了大量与左江花山岩画有关的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和艺术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跳出传统模式,以国际化的展示语言、专题性、探索性展示手法来诠释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完整、全面、形象展示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神奇与瑰丽。...


丽江白沙壁画、金沙江岩画图片展(2016-06-18)

展厅位置:

由广西民族博物馆和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建国初期全国少数民族敬献中央人民政府礼品展》于2015年5月18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正式开展。此次展出的130件套珍贵文物,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民族工作成就的历史见证,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献给党、献给新中国最深情的颂歌。通过展览,让我们共同感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作主的豪情;共同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中国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丰功伟绩;共同体会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设伟大祖国的澎湃激情和坚定决心。...


建国初期全国少数民族敬献中央人民政府礼品展(2016-06-18)

展厅位置: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民族走廊,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古人活动的痕迹。在历经数千年的民族迁徙和融合中,雅砻江流域成为西南众多民族发展和繁衍的摇篮,孕育出一方灿烂的民族文化。本次展览选取以盐源青铜器为主的,雅砻江流域出土的精美文物文物共 177件/套,实际件数501件,以期呈现凉山一带,尤其雅砻江流域灿烂的区域文化。...


蜀南之谜——雅砻江流域考古大发现展(2016-06-18)

展厅位置:

壮族拼布被面都汇聚了壮族人民对儿女一生的关爱,以及壮族家庭最温暖的回忆,它展现了劳动人民质朴的生活态度、勤俭的优良美德,以及祈求美好的文化内涵。为了展示壮族这种文化,《百衲——壮族拼布被面艺术展》将于从2015年8月6日在我馆D2展厅开幕,届时我们可以探寻壮族拼布艺术浪漫的美学价值与灿烂的民间智慧。...


百衲——壮族拼布被面艺术展(2016-06-18)

展厅位置:

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我馆于2015年9月10日与区文明办合作开展南宁市道德模范事迹巡回展,展期5天。展览选取部分模范事迹展出,为广大市民树立了道德模范和好人榜样,弘扬了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南宁市道德模范事迹巡回展(2016-06-18)

展厅位置:

展览于2015年9月16日在我馆D1、D2展厅举办,展期7天,其中以“东盟牌”为特色的“七彩童梦”第二届中国—东盟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南宁)交流展用孩童的笔与色彩搭建中国与东盟文化往来的“心桥”,共展出国内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美术、书法、摄影等获奖作品189件;以“民族风”为引领的“多彩的民族”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群众摄影艺术作品展用光影演绎华夏文化的绚烂如织,精选展出西藏、新疆、宁夏、内蒙古、广西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摄影作品99件;以“交流篇”为主题的天津市河西区群众美术、书法作品展用飘香文墨荟萃当地近年艺术创作的成果,共展出美术、书法作品60件,极大促进了广西和天津两地的群众文化交流。...


南宁市群众艺术馆 “多彩的民族”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群众摄影艺术作品展、“七彩童梦”第二届中国-东盟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交流展、天津市河西区美术、书法作品展(2016-06-18)

展厅位置:

9月16日,为配合东盟文化论坛主题,《那文化图片展》在我馆三楼环廊成功举办,展览为期 7天。...


那文化图片展(2016-06-18)

展厅位置:

铜鼓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特有的一种青铜礼乐器。广西是我国铜鼓数量最多,类型最全,铸造和使用铜鼓历史较长的省份。2014年4月至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牵头、广西民族博物馆组织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派员参与开展了“广西馆藏铜鼓调查项目”工作。调查组全面记录了广西14个市、62家文物收藏单位的772面铜鼓,获得了一套完整的调查资料,为今后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期展览通过150余幅照片,再现了过去一年调查队员的身影和他们的成绩单。...


基础先行——广西馆藏铜鼓调查成果展(2016-06-18)

展厅位置:

“秀水瑶族状元村”位于广西富川县朝东镇境内,距县城30公里。建于唐开元年间,立村建寨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始祖毛衷,是唐开元年间进士,为广西贺州刺史。该村自唐繁衍发展至今,因时代发展,支系繁衍,而划分为石余、八房、安福、水楼四个自然村。村内设有三处商贸交易区,五座古戏台、四处祠堂和四所私塾书院,即鳌山石窟寺书院、山上书院、对寨山书院、江东书院。村中自古人才辈出,贤杰不尽,出有一个宋代状元和二十六个进士。真可谓文化底蕴深厚,风光风俗淳美。...

展厅位置:

富川县葛坡镇深坡村,位于富川县东北面,距县城16公里。是富川瑶乡的宋代瑶汉聚居的古村寨,位于秦新道潇贺古道旁,现富永(湖南江永)二级公路穿村而过。始建于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系始祖蒋士弘(宋嘉定年间进士)任桂林府通判致仕回湘路过此地定居。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深坡街人杰地灵,村内科举人才辈出,在民间曾有“上有深坡街,下有下城头”之传颂美言。...

展厅位置:

富川县福利镇红岩村,形成于明代,距今约700年,主要是汉、瑶民族聚居。代表性建筑有知青围屋、青瓦门楼、源政私塾、思源古井等,见证着红岩村古老的历史质感和悠久民族特色文化传承。红岩村古村落位于红岩村上园后龙山脚下,呈南北走向,古村落内道路为“一带六”格局,一条南北古青石主道,中间6条古青石巷道,数十座古民居分列两旁。整个村落青石巷道保存完整,厚重的青石表面被磨得光滑如镜,见证着村子曾经的繁华。...

展厅位置:

富川县福溪村位于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境内,距富川县城40千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有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讲学堂及其后裔居住的民居,诸多的建筑、石雕、石艺之中均可反映出宋代文化与传统工艺的特征。另有古戏台、古书堂、青石街、古碑刻等古代遗物一批,村中马殷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厅位置:

东水村是以何姓姓氏为主的古村落。村内建筑群基本保存原布局和建筑规模,主体结构保持原貌,基础、梁架保存较好。现保存古民居约70座、戏台1座,风雨桥1座,宗祠1座、古门楼3座及纵横交错的古板石街。先今村民约1/3人仍居住老房子里。...

资讯 鉴赏 研究 服务 展览 生态博物馆

民博公告
民博快讯
党建风采
清廉民博
道德讲堂
文博快讯
关于民博

多维探索
民族志影展
精品赏析
世居民族
视频赏析
花山岩画
田野调查
专家学者
学术成果
学术资讯
铜鼓研究
学术委员会

博物馆活动
志愿者
参观指南
研学基地

 

 

新展预告
最新展览
常设展览
展览回顾
展览交流
虚拟展厅
生态博物馆资讯
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
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
灵川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
融水安太苗族生态博物馆
那坡黑衣壮生态博物馆
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
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
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
广西网警ICP备案

版权所有:广西民族博物馆 电话/传真:0771-2024322 Email: 技术支持: 灵启网络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3号

 桂ICP备10001057号-2   总浏览量:  47808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