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展厅位置: 通过对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湖北、海南等八省、市(区)苗族服装服饰全面系统的展示,表现苗族悠久的历史文明,反映蕴含的信仰意识,体现苗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揭示出苗族人民无与伦比的服装纺织技艺和刺绣水平。为增加展览的视觉动感和互动效果,展览还采用高科技动漫技术还原明、清时期苗族衣饰及当时的生活和习俗。
|
![]() |
展厅位置: 广西艺术教育奖项“红铜鼓”自1996年起每两年一届,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升格为中国—东盟艺术教育的活动品牌。第十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除声乐、器乐、舞蹈、杂技比赛类型之外,首次增设了书法、美术、摄影评比。为共享本届艺术教育成果,组委会挑选了部分优秀的书法、美术及摄影获奖作品在进行展出。...
|
![]() |
展厅位置: 由广西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主办,上海纺织博物馆承办的“绚彩中华——中国瑶族服饰展”于2013年12月19日在上海纺织博物馆顺利开展。此次“绚彩中华——中国瑶族服饰展”共展出文物106件(套),有丰富多彩的成套服饰、也有图案精美的服饰单品以及手工精细的首饰银器。本次展览首次在上海地区系统地展示中国瑶族服饰,为上海观众提供全面接触、了解中国的瑶族服饰及相关瑶族文化的机会。...
|
![]() |
展厅位置: 鲁绣是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又称“衣线绣”,其构图优美、花纹苍劲、色彩浓厚、形象逼真、工整秀丽、拙朴浑厚,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为中国“八大名绣”之一。 春秋时期“齐纨”、“鲁缟”出现后,鲁绣在齐鲁大地兴起,至秦而盛,至汉已相当普及。汉代王充《论衡》记载“奇郡刺绣,姮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绣工的刺绣技艺已经臻于精湛和全面。隋唐至清,鲁绣在工艺、技法、题材等方面继续创新和发展。...
|
![]() |
展厅位置: 由广西民族博物馆与青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藏地佛韵——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于8月24日-10月24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临时展厅展出。青海是藏传佛教复兴之地,历史上藏传佛教曾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过重要的影响。这里不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也是藏传佛教三大艺术流派——热贡艺术的中心。长期以来,信仰藏传佛教的藏、蒙、土等民族,用他们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绚丽多姿的藏传佛教文化艺术。...
|
![]() |
展厅位置: 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为繁荣我们伟大的祖国,为缔造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回族在宁夏这块土地上与其他各族人民和谐共处,并肩创造、促进了宁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本展览从回族概况、宗教典籍、民俗撷英和工艺奇葩等方面较全面地展示回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及宁夏回族独特的民俗风情。...
|
![]() |
展厅位置: 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分为墨宝区、陶瓷区、拓印区、手稿区、祈福区、互动区等,展出大师精彩墨宝百件。其中,还包括星云大师写给母亲的信以及一首透着大师初心的诗偈《星云》手迹。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星云大师一笔字尚心,透过“字”把人间佛教思想体现出来,“以书道通佛道”,让躁动的心有方向。...
|
![]() |
展厅位置: 2014年8月由浙江省博物馆与广西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那山、那水、那人------广西壮族文化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正式展出。本次展览汇集了广西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两馆馆藏壮族文物的精华,在全面展示广西壮族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文物的排列组合,突出壮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如以稻作农业为代表的生产文化、以干栏民居为代表的居住文化、以糯米食品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织锦刺绣为代表的服饰文化以及以山歌铜鼓为代表的节庆文化等。...
|
![]() |
展厅位置: 本次展览分为“傩之历史”、“傩之韵味”、“傩之表情”三个单元,共展出与傩文化有关的各类珍贵文物近300件,展览追溯傩的悠久历史,通过解读类型丰富的傩戏和傩面具,向人们展示傩文化的生动与多彩。...
|
![]() |
展厅位置: 该展览从四个方面展示了生活在呼伦贝尔的森林狩猎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的原生态生活状态。分为地域鲜明的生产方式;独具特色的生活习俗;多姿多彩的文化娱乐;神秘的宗教信仰四个单元,展出了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藏品中精选出的狩猎工具、游牧用具以及具有民族艺术价值且反映三少民族皮毛艺术、桦树皮文化艺术等154件(套)民族文物。该展览给观众以美的启迪和视觉的冲击,引领大家走向呼伦贝尔,感受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和谐,展现我国在保护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上所做出的努力。...
|
![]() |
展厅位置: 此次展览共展出展品54件(套),以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织锦、刺绣、蜡染等工艺为展示重点,全面介绍广西悠久灿烂、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同时,展览中穿插原生态歌舞,鲜活生动地展现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万种风情。...
|
![]() |
展厅位置: 该展览由“序”、“北部侗族服饰”、“侗服饰品及工艺”、“南部侗族服饰”四个部分组成,集中展示了贵州、广西、湖南等地的侗族服饰及配饰160件套,展览采用场景复原、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再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和浪漫恋俗“行歌坐月”,为展览的视觉艺术增添了动感效果,让观众在感受侗族服饰独特魅力的同时领略侗族古朴民俗的纯净和优美,同时体验这个古老浪漫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向往。...
|
![]() |
展厅位置: 本次展览是《广西铜鼓文化展》第一次在贵州展出,同时也是广西民族博物馆第一次在贵州举办专题展览。展览将大大增进贵州观众对广西历史与文化,尤其是对广西铜鼓文化的了解。展览的成功举办为加强黔桂两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同时有利于加强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增进资源共享和馆际交流。...
|
![]() |
展厅位置: 此次展览将广西壮族先民留下的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以图片的方式展现给首都观众。左江花山岩画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生活在左江流域的壮族先民——骆越人的伟大创造。岩画选址具有高度统一性,画面图像以人像为主,表现的是群体性的祭祀场景。展览共分史记岩画、绘制岩画、解读岩画、演绎岩画四个部分,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专家学者关于花山岩画的研究成果,以及岩画背后的文化信息。此次展出重在宣传花山岩画,对推动花山岩画的申遗工作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
|
|||||||||||||
![]()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3号 |
桂ICP备10001057号-2 总浏览量: 47808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