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展厅位置: 万山之宗,千河之源,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神奇美丽的青藏高原雄踞世界屋脊。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世代繁衍生息在这片高原上的藏族人民不仅创造悠久的历史和世界闻名的布达拉宫和《格萨尔》...,更以独具地域特色的雪域文化和艺术吸引了四方人们. 西藏博物馆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座集文物收藏保管、展示利用和研究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特色浓郁。文物是历史的足迹,这些年代久远、造型优美的造像和题材广泛、色彩丰富的唐卡、典雅的传统服饰、工艺精湛的宗教法器、还有精美的藏族器物无不透射出藏民族的智慧和西藏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珍贵,更昭示着中华民族多元统一的历史缔造中西藏的重要历史地位和贡献。 ...
|
![]() |
展厅位置: 中国古代青铜器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西周是继商代之后中国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也是儒家推崇的中国古代文化奠基时期,而以"青铜器之乡"享誉海内外的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又是中国青铜艺术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宝鸡是炎帝故里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是周秦王都之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西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美阳县出土尸臣鼎以来,重器迭出、史不绝书。所出土古代青铜器的数量之大、精品之多、纹饰之美、铭文之重要,在中国绝无仅有。
|
![]() |
展厅位置: 二千多年前开始逐渐形成的“海上丝绸之路”,跨越浩瀚大海,把中国与世界连接起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中外人民的友谊,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海上丝绸之路”由两大干线组成,一是由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二是由中国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蓬莱、南京、扬州、宁波、福州、泉州、漳州、广州、北海这九个中国“海丝城市”的博物馆,本着融合共享、联动协作的精神,联合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精品展,借以全面反映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影响与贡献,展示“海丝城市”在“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
展厅位置: 由广西民族博物馆和瑞士驻广州总领事馆主办的《瑞士设计在好莱坞》作品展于2012年11月1日至12月16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这次展览共展示了11位瑞士重量级设计师、动画师、雕塑家或概念艺术家的作品,观众可以从作品中看到设计者在《异形》、《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黑客帝国》、《指环王》等电影中使用的技法和灵感来源。...
|
![]() |
展厅位置: 通过对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湖北、海南等八省、市(区)苗族服装服饰全面系统的展示,表现苗族悠久的历史文明,反映蕴含的信仰意识,体现苗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揭示出苗族人民无与伦比的服装纺织技艺和刺绣水平。为增加展览的视觉动感和互动效果,展览还采用高科技动漫技术还原明、清时期苗族衣饰及当时的生活和习俗。
|
![]() |
展厅位置: 《远古回声——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览》,是有关半坡遗址和半坡文化发掘、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本展览采用对话的展览形式,通过文字、图表、图片、文物、视频等展示方法,把普通观众并不熟悉的考古学知识,把跨越了6000多年时间和1000多公里空间的半坡文化,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示广大广西人民群众的面前。...
|
![]() |
展厅位置: 广西艺术教育奖项“红铜鼓”自1996年起每两年一届,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升格为中国—东盟艺术教育的活动品牌。第十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除声乐、器乐、舞蹈、杂技比赛类型之外,首次增设了书法、美术、摄影评比。为共享本届艺术教育成果,组委会挑选了部分优秀的书法、美术及摄影获奖作品在进行展出。...
|
![]() |
展厅位置: 由广西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主办,上海纺织博物馆承办的“绚彩中华——中国瑶族服饰展”于2013年12月19日在上海纺织博物馆顺利开展。此次“绚彩中华——中国瑶族服饰展”共展出文物106件(套),有丰富多彩的成套服饰、也有图案精美的服饰单品以及手工精细的首饰银器。本次展览首次在上海地区系统地展示中国瑶族服饰,为上海观众提供全面接触、了解中国的瑶族服饰及相关瑶族文化的机会。...
|
![]() |
展厅位置: 清高宗乾隆(公元1711-1799),名爱新觉罗·弘历,是我国古代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君主之一。乾隆皇帝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全国人口已达三亿,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他鼓励骑射,巩固边疆,清王朝版图达到最大;又倡导文治,主持编纂《四库全书》,为后世留下珍贵遗产。
|
![]() |
展厅位置: 本展览以图文形式全面、系统总结回顾40年来我国文物对外交流工作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现文物出入境展览在配合外交大局和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
|
![]() |
展厅位置: 黄梅戏起源于清中晚期皖、鄂、赣,兴于安庆周边诸乡,初为乡俚之曲,历草台之敷演、花台之嬗变,兼汲民间歌舞之养分,取兄弟剧种之菁华,渐登大雅,遂成妖娆曼舞,绕梁乐章。至建国初,黄梅之树得新中国雨露滋养,遂有槐荫一曲,中华人人尽羡董郎;七仙舒袖,神州处处百鸟鸣唱,渐成“黄梅家家雨”,遍地黄梅腔。至本世纪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非遗保护名录。
|
![]() |
展厅位置: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
|
![]() |
展厅位置: 本展览旨在呈现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拼布”这一纺织艺术和传统,以壮族拼布为主。拼布这一传统手工艺用小块的布料拼接缝制成兼具艺术性与实用功能的家庭日用品,包括被面、服饰和背带等。...
|
![]() |
展厅位置: 人类开始驯养“六畜”的年代大致为:距今约1万年前出现狗;距今约8000年出现猪;距今约7000年左右出现牛,距今约5000年出现绵羊;距今约4000年出现马,距今约3300年出现鸡。
|
![]() |
展厅位置: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首府伊宁,此处地域广袤,山河相间,气候适宜,水草丰美,四百多万生活在这里的汉、哈萨克、维吾尔、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交往融合,和睦共处,展现出了多姿多彩的边疆地域风情。...
|
![]() |
展厅位置: 广西民族博物馆与苏州园林博物馆合作举办“园韵文心——苏州园林文化特展”。本次展览分为园之史、园之观、园之趣三部分,共计展出苏州园林博物馆馆藏精品实物一百余件,包括家具、花窗、匾额、书画、刺绣、印章、贡墨、笔洗等多个种类。展览介绍了园林长物之园概史,园林长物的布局手法、园林建筑、叠山理水与园林逸趣,梳理了苏州园林历史发展脉络,揭示了观园、观景、观物的深刻内涵,阐释了特定历史环境中古人知趣、情趣、逸趣的生活理念与文化奥秘,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苏州园林博大精深的造园艺术,彰显了苏州园林精细秀美、古雅脱俗的造园意境与生活追求。
|
![]() |
展厅位置: 这就是一个锦绣世界。本展览按地区为序,通过92件展品介绍世界各地生产或使用的丝绸种类,它们包括织造、印染、刺绣等几个大类,全部或部分使用丝绸材料。其中某些展品甚至早到17世纪,但大部分展品年代则集中在最近的两个世纪里。我们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这一展览更加了解丝绸之路,爱好丝绸艺术。...
|
![]() |
展厅位置: 2020年为中国农历庚子年。鼠为十二生肖之鼠年寓意着“1-12”中一个新轮回的开始。值此鼠年新春到来之际,中国文物报社联合30多家文博机构,甄选数百件以鼠为题材的文物、艺术品和珍贵标本,以及其他生肖文物,向广大公众奉上此次展览。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生肖故事,将为您讲述生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年俗文化象征的缘起与发展,展示古代文物和艺术品中的十二瑞兽;第二部分鼠的世界,为您展现形形色色的鼠和鼠类家族;第三部分鼠的故事,向您讲述“鼠咬开天”“老鼠嫁女”等和鼠有关的神话故事;第四部分鼠年话鼠,为您介绍历史文物、民间美术和工艺品中的鼠。...
|
![]() |
展厅位置: 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按用途可分为日用工艺和陈设工艺,按材料可分为陶瓷、玉石、金属、竹木等。传统工艺美术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是生活中的艺术品,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广西工艺美术品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广西各民族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凝聚了历代广西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反映了八桂儿女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是广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展厅位置: 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拥草原,南邻黄河,中亘阴山,地肥水美,物产丰饶。面积2.8万平方公里,历史上先后有鬼方、猃狁、狄、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他们创造了绚丽多姿的草原文化。作为中原王朝的边陲重镇,数千年来,历朝历代在此逐鹿开疆、和亲修好、互市通商、屯垦戍边。丰富的文化遗存和数千年的历史沉积,铸就了底蕴深厚、海纳百川、灿烂辉煌的包头文化。它是植根于包头这方热土,经数千年砥砺激荡、交汇融合了游牧文化、阴山文化、农耕文化、大漠文化而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 |
![]() |
展厅位置: 2017年,“畅享民歌”全新升级为“广西民歌会”,值此承上启下之时,广西民族博物馆举办《歌其琅琅 路其漫漫——2010-2015“畅享民歌”纪实图文展》,精心挑选了近90幅生动的纪实照片和18首原生民歌,再现了6年来民博在民歌文化传承和弘扬道路上的努力和收获。只愿那契而不舍的声声呐喊,终能换来社会各界的阵阵回响。...
|
![]() |
展厅位置: 越南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简称,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国土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紧邻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高温多雨,属热带季风气候。越南首都是河内,全国有54个世居民族,人口约为9000万。其中,京族(越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9%。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他们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描绘出一幅幅独具东南亚风情的画卷。 越南是唯一与中国海陆相邻的东盟国家,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历久弥坚。借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之机,广西民族博物馆特别推出越南民族藏品展,希望观众通过此展览了解越南独特的民族风情,促进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人文交流与相互理解。...
|
![]() |
展厅位置: 织锦,是以彩色四线用平纹、斜纹的多重、多层织成的提花丝织品。生产工艺要求高,织造难度大,历来被看作是最贵重的织物。我国的织锦技艺起源久远,周代的丝织物中已出现织锦。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世代生活着众多心灵手巧的少数民族,壮族、苗族、侗族、瑶族、毛南族、布依族、土家族......由于各民族生活环境、风俗、习尚和传统不同,他们的织锦在织造方式、图案、配色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风格。
|
![]() |
展厅位置: 在中国滇川藏交角的横断山脉区域,雪山耸立、江河纵横而雄奇恢弘,在这里繁衍生息的纳西人民,以“雪山为枕头,江河为腰带”,与自然和谐相处,浑然一体;他们以“红虎为骑,白鹿为耕”,与生灵万物兄弟相待,互相依存;他们与周边民族息息相通,和睦相处;他们固守精神家园,世代相传文化血脉。纳西族人民创造的千年东巴文化,以广博浩瀚的内容,形式多姿多彩的风貌,展现了纳西族历史社会的灿烂文明,凝结了纳西民族全部精神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与灵魂。...
|
![]() |
展厅位置: 岩画,被世界通称为史前的岩石艺术。发端于晚期智人磨刻或涂绘于山崖岩石、洞窟周壁上的图形语言。是没有文字前的”文字”,是没有疆界的史记,是不分民族的无墨天书,是史前文明当中人类共同的母语。岩画的现有遗存分布遍布世界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上个世纪不完全统计,全球已发现岩画至少在5000万个图像以上,最早的原创作品距今已有4万多年历史。《亘古天书.中国岩画艺术巡展》是中国岩画学会为首的主办方为践行”一代一路“战略决策,传播岩画文化艺术和唤醒文化自信、保护历史遗存而策划设计的展览。期望通过这个展览,使观众能够概括了解岩画、热爱岩画和保护岩画,让先祖遗留下的岩画瑰宝永续传承。...
|
![]() |
展厅位置: 恩施,是一方底蕴深厚的古老土地,一方风淳俗美的生态家园。淳朴的土家乡风民俗、自然风光,为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田宗利摄影师用多彩的镜头、多样的风格、多元的艺术视觉,诠释了摄影人对土家族发展的感受和领悟,“天赐山水,情醉土家”摄影展将于5月23日于广西民族博物馆三楼环廊开展。展览分为“传承 守望 思考——铁肩担道义 传承非遗文化”、“百姓生活•守艺土家人”、“舌尖上的恩施之土家美食”、“恩施人家•土家年俗 恩施人家•年味风俗”、“荆山楚水入梦来”五个部分,精心挑选出223幅摄影作品,给大家呈现出这场视觉盛宴。...
|
![]() |
展厅位置: 萨满文化是历史悠久的世界性文化现象,主要分布于东北亚、北美、北欧等地区。在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的少数民族的萨满文化遗存极其丰富。吉林省是萨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至今仍保留着较完整的萨满器物和活态萨满祭祀仪式。古老的萨满文化徜徉在几千年文明积淀而成的黑土地上,充满了神圣、神秘和神奇,代代相传,长久以来已经渗入到社会生产、文化生活等各方面,与人们的社会风俗生活密切交融在一起,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萨满文化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让人叹为观止。此次展览只是丰富多彩的萨满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愿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魅力能带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萨满世界。
|
![]() |
展厅位置: 山环水绕、四季花开的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与汉族不同,许多少数民族的历史上并没有文字,部族历史的记载、民族感情的表达与传承,服饰上的纹样成为他们独有的记录方式。小小的花背带上,还有那些小帽子、小鞋子、小围兜上,承载着那些民族对生命的礼赞,对后代的美好祝福与祈愿。本次展览,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携手广西民族博物馆,挑选了300余件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妇女儿童的服饰,以背带为主,还有孩子们的其他服饰与玩具,在此,也特别感谢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大力支持。我们希望,在共同推出的这个展览中,可以让人们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感受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信仰:以小见大,睹物思情;薄古厚今,以人为鉴。
|
![]() |
展厅位置: 壮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中国南方是稻作文明的发源地,壮族先民是最早栽培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在发展稻作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安居乐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干栏建筑文化、糯食文化、织锦文化、服饰文化、铜鼓文化、山歌文化等等,成为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壮族织绣文化是壮族历史与文化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壮家儿女辛勤的劳动,又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技巧,表达出他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 |
展厅位置: 为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鸡年春节到来之际推出一个生肖主题展,增强节日的浓郁喜庆气氛,丰富公众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物报社拟与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丁酉新春鸡文物联展”。来自全国20多家博物馆、400余件鸡、凤、神鸟题材的文物和民俗作品,一起讲述“金鸡报晓”的人文故事,全景展现人类悠久的养鸡历史,可令人们从中感受“鸡鸣五德”的文化意象,欣赏“雄鸡百变”的文物艺术,体验“神鸡辟邪”的民俗信仰。展览将于2017年大年初一(1月28日)在2楼扶梯临展区开展。...
|
![]() |
展厅位置: 此次展览围绕广西传统村落主题,通过摄影、绘画、艺术设计作品、建筑模型、馆藏建筑构件等,展示广西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增进建筑文化遗产的价值认同,探寻保护发展的有效途径。...
|
![]() |
展厅位置: 为扩大我国传统织锦文化的影响,打造中国织锦文化品牌展览,促进我国文化发展大繁荣,广西民族博物馆联合蜀锦织绣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举办“锦行天下——中国织锦文化展”巡展,首展于2016年10月28日——2017年2月19日在我馆举办。展览汇集了四馆馆藏精品文物近200多件,按照织锦的发展脉络为经,以蜀锦、宋锦、云锦、壮锦为纬,从锦的源流发展,技艺演变,功能应用等方面呈现中国织锦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绚丽华章。...
|
![]() |
展厅位置: 该展览以党旗的诞生历程为主题,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及档案资料,向观众展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至今近一个世纪里的各个重要历史节点上的党旗样貌。展览旨在通过党旗的演进确立过程,回顾党的发展历程,普及党的知识,教育广大党员群众,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展览共分五个部分:“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帜”、“战斗的红旗”、“高举团结抗战的大旗”、“七大期间的公开征集”、“历时八十一载写入党章”。
|
![]() |
展厅位置: 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全面宣传桂港两地近年来交流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充分展示桂港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前景,我们举办此次展览。展览以“庆回归·促合作”为主题,分前言、高层交往、机制平台、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前景展望共六个部分136幅图片。...
|
![]() |
展厅位置: 在2016年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11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来临之际,我们精选出 162 件作品举办“红铜鼓”中国—东盟学生优秀美术作品展,展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艺术教育成果,促进美术教育的交流与共享,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
![]() |
展厅位置: 本展览以宁夏岩画为主线,通过遴选不同历史时期、各北方游牧民族所刻制的岩画拓片、精美图版、岩画石模板,多形式、多角度地反映古代先民们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美学倾向、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展示宁夏岩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宁夏境内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宁夏岩画不仅是中华各民族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晶,也是各少数民族古老文明的历史见证,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10日。...
|
![]() |
展厅位置: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纪检监察组特别策划推出“八桂清风——广西廉政文化展”,旨在扎实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全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扬浩然之正气,树清廉之风尚。... |
![]() |
展厅位置: 广西文字石刻的书法艺术绵延上千年,风格多样,五体俱全。不仅与中原大地遥相呼应,而且具有自身独有的地域特点。加之岩石的长久保存,不少作品成为了孤品,弥足珍贵,填补了中国书法史的空白。本次展览在历代石刻中精选近百幅石刻作品的拓片,突出展示其书法艺术。展览仅仅是一块砖,我们希望抛砖引玉,启迪人们去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去热爱书法艺术,在继承先民留下的遗产中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
![]() |
展厅位置: 本次展览展出了由21世纪美国的25位拼布制作者制作的25幅来自美国不同文化和区域社群的拼布作品。拼布制作在美国一直是个重要的传统,美国拼布的诸多风格也体现了美利坚合众国本身的多元化。拼布作品可以诉说个人和国家的故事、衔接过去的世代,还能促进社会的深层联系。虽然这些拼布作品诞生于全国各地的不同社群,但它们象征着美国人民精神和文化遗产的交织。...
|
![]() |
展厅位置: 展览以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织锦、刺绣、蜡染等工艺为展示重点,展品多为传统工艺品,共计81件套,并辅以适当的音像数据,介绍广西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同时,配以原生态歌舞、民间传统织锦、刺绣技艺现场表演。这样的内容组合,既克服了场地条件不利于文物展出的缺陷,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音像数据和现场表演等有机组合方式,全面、立体、动静相辅地展示丰富多彩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增强展示的知识性和感染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
![]() |
展厅位置: 此次展览与《多彩中华--瑶族服饰文化展》同时开展,两大展览将持续到12月8日。《多彩中华--苗族服饰文化展》展出的是以贵州、广西、云南为代表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苗族服饰。通过观赏这些图案古朴、工艺精美的服饰作品,观众可领略和丰富的文化。...
|
![]() |
展厅位置: 鲁绣是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又称“衣线绣”,其构图优美、花纹苍劲、色彩浓厚、形象逼真、工整秀丽、拙朴浑厚,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为中国“八大名绣”之一。 春秋时期“齐纨”、“鲁缟”出现后,鲁绣在齐鲁大地兴起,至秦而盛,至汉已相当普及。汉代王充《论衡》记载“奇郡刺绣,姮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绣工的刺绣技艺已经臻于精湛和全面。隋唐至清,鲁绣在工艺、技法、题材等方面继续创新和发展。...
|
![]() |
展厅位置: 本次展览分为“大众篆刻”、“我为大师画素描”、“诗印书情”三大部分,共展出李岚清近年来创作的456件篆刻作品、45幅书法作品、125幅素描肖像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多样,精彩纷呈,并配有精美的书法题记、短文,以及与篆刻作品有关的图片、诗词、绘画、乐曲、故事等,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文化情怀,很好地诠释了印章文化的真谛,提升了篆刻艺术的现实内涵,令人耳目一新,充分展示了作者在多个艺术门类创作上的深厚造诣与丰硕成果。...
|
![]() |
展厅位置: 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等承办,通过丰富的图片、文摘、表格、视频以及博物馆文化产品等,集中展示了中央关于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重要决策和阶段性成果,特别突出反映了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在免费开放工作中积累的大量新举措好做法。...
|
![]() |
展厅位置: “布侬最丽”是壮语,意为“妹的衣服最好看”。展览展出了64幅摄影作品,以展示壮族服饰特色和壮族人民着装习俗为主。这些作品精选于作者历时5年,辗转5个省区(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500余个偏远村寨拍摄的5000张专业胶片、10万张数码影像。此次展览持续至6月30日。... |
展厅位置: 本次作品展共征集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3200多件水彩、粉画作品。最终评选出327件作品入展,其中9件作品获中国美术奖提名,47件作品获优秀奖,是历年来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应征作品最多的一次。...
|
展厅位置: 该展览以展现西南地区彝族服饰与文化为主题,分别以彝族传统服饰、彝族武士服饰、彝族日常服饰、彝族节日服饰、彝族婚礼服饰、祭祀服饰等几大内容展示,共展出彝族服饰297件(套),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彝族服饰的璀璨文化和彝族服饰的演变与发展。...
|
![]() |
展厅位置: 此次展览由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馆、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土库曼斯坦国家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共同协办。2012年时值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建交20周年,举办此次展览对开展两国民间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间的了解,纪念中土两国建交20周年,展现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共同谋求互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展览分为民族服饰、织锦、刺绣和银饰四个部分,共展出展品80余件,均为广西民族博物馆收藏的民族类代表性文物。...
|
![]() |
展厅位置: 该展览由瓯骆春秋、声震神州——铜鼓文化、五彩八桂三个部分组成,通过126件套珍贵文物较好地展现了广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为哈尔滨市民送去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加强了两省博物馆之间的业务往来和经验交流,为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
展厅位置: 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70余件套,汇集了广西、云南、贵州、广东、湖南等地的瑶族服饰精品。展览分为“繁花似锦——瑶族支系服饰”、“巧手天成——布努瑶支系服饰”、“简朴古风----茶山瑶支系和平地瑶支系的服饰”三大部分,是一次全面、完整的瑶族服饰展示,为首都观众提供了一次系统了解瑶族服饰及相关瑶族风情的机会。...
|
![]() |
展厅位置: 文物见证历史。革命文物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
![]() |
展厅位置: 清代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是服饰历史上继“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突变。无论款式品种、衣着特点都直接影响了我国近、现代服饰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是中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此次展览我们精心遴选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服饰八十多件,希望这浓郁的旗装雅韵留给各位观众一份美好的记忆。此次展览我们精心遴选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服饰八十多件,希望这浓郁的旗装雅韵留给各位观众一份美好的记忆。...
|
![]() |
展厅位置: 作为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广西民族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搜集反映东盟各国文化的实物资料。此次展出的一百二十余件泰国民俗文物就是从中遴选的,旨在通过五彩缤纷的传统服饰、神圣庄严的佛教用品以及精妙绝伦的手工技艺,使观众领略到这颗中南半岛明珠的风采,并以此作为对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十周年的一份特别献礼。
|
![]() |
展厅位置: 此展览立意鲜明,主题突出,共展出我国31位著名艺术家的各类书法绘画美术作品53件,其中国画类作品21件,油画类作品22件,书法类作品10件。所有作品均以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为题材,包括了宁明、龙州、扶绥与江州三个遗产区的岩画遗产和自然景观,在美术家的丹青妙笔下,历经数千年风雨的古老岩画得以重现盛时风采。...
|
![]() |
展厅位置: 由广西民族博物馆与青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藏地佛韵——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于8月24日-10月24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临时展厅展出。青海是藏传佛教复兴之地,历史上藏传佛教曾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过重要的影响。这里不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也是藏传佛教三大艺术流派——热贡艺术的中心。长期以来,信仰藏传佛教的藏、蒙、土等民族,用他们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绚丽多姿的藏传佛教文化艺术。...
|
![]() |
展厅位置: 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为繁荣我们伟大的祖国,为缔造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回族在宁夏这块土地上与其他各族人民和谐共处,并肩创造、促进了宁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本展览从回族概况、宗教典籍、民俗撷英和工艺奇葩等方面较全面地展示回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及宁夏回族独特的民俗风情。...
|
![]() |
展厅位置: 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分为墨宝区、陶瓷区、拓印区、手稿区、祈福区、互动区等,展出大师精彩墨宝百件。其中,还包括星云大师写给母亲的信以及一首透着大师初心的诗偈《星云》手迹。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星云大师一笔字尚心,透过“字”把人间佛教思想体现出来,“以书道通佛道”,让躁动的心有方向。...
|
![]() |
展厅位置: 由我馆和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共同主办的《锦绣八桂——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展》6月16日在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开展,展览为期两个月。展览通过服饰、织锦和刺绣三方面的文物,配合风光和节庆民俗照片,系统全面的展示了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内蒙人民了解广西,加强两地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 |
展厅位置: 为了展示广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增进桂台两地的相互了解,促进彼此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2014年10月星云大师代表佛光山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签署了《2015年文化交流协议》,拟定于2015年7月在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举办《美丽广西—五彩八桂民族服饰文化展》。本次展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财团法人人间文教基金会、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由广西民族博物馆、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承办。展览以广西少数民族服饰为主要展示重点,以各民族织锦和刺绣为辅。展品共计66件(套),其中,服饰37套,织锦12件,刺绣17件。展期为2015年7月5日——2015年8月9日。...
|
![]() |
展厅位置: 2015年10月15日至12月15日,由广西民族博物馆和通辽市科尔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锦绣八桂——广西民族织绣文化展》在通辽市科尔沁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汇集了广西12个世居民族精美服饰156件套,其中壮锦、侗锈、瑶锈等民族织锦堪称霓裳羽衣,美不胜收,充分展示了广西民族织锦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举办此次展览,加强了我国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两馆之间的友谊,让通辽市人民更好的感受广西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
![]() |
展厅位置: 2014年8月由浙江省博物馆与广西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那山、那水、那人------广西壮族文化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正式展出。本次展览汇集了广西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两馆馆藏壮族文物的精华,在全面展示广西壮族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文物的排列组合,突出壮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如以稻作农业为代表的生产文化、以干栏民居为代表的居住文化、以糯米食品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织锦刺绣为代表的服饰文化以及以山歌铜鼓为代表的节庆文化等。...
|
![]() |
展厅位置: 2015年10月10日至2016年1月10日,由南京博物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五彩广西——广西壮族历史文化展》在南京博物院展出。展览分为居家之乐、锦衣之秀、佩饰之光、鼓乐之美四部分。展览以壮族文物为主,配以图片、视频以及织壮锦、绣绣球、天琴演奏等活态表演,展览还配套系列文创产品,并在展厅内设有专柜。全面展示了广西壮族的历史与文化,突出了壮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
|
![]() |
展厅位置: 《百里岩画 骆越神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以介绍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突出普遍价值为主要内容,按由远及近,先整体再局部,从古到今的逻辑顺序,分为“文化景观”、“ 天书释义”、“ 骆越神笔”、“ 桂风壮韵”、“ 情注花山”五部分,全面展示岩画的分布、景观构成、图像内涵、作画技法、艺术特点、绘制年代和民族、文化传承、调查研究、保护管理、申遗之路等内容。展览采用了大量与左江花山岩画有关的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和艺术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跳出传统模式,以国际化的展示语言、专题性、探索性展示手法来诠释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完整、全面、形象展示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神奇与瑰丽。...
|
![]() |
展厅位置: 由广西民族博物馆和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建国初期全国少数民族敬献中央人民政府礼品展》于2015年5月18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正式开展。此次展出的130件套珍贵文物,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民族工作成就的历史见证,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献给党、献给新中国最深情的颂歌。通过展览,让我们共同感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作主的豪情;共同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中国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丰功伟绩;共同体会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设伟大祖国的澎湃激情和坚定决心。...
|
![]() |
展厅位置: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民族走廊,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古人活动的痕迹。在历经数千年的民族迁徙和融合中,雅砻江流域成为西南众多民族发展和繁衍的摇篮,孕育出一方灿烂的民族文化。本次展览选取以盐源青铜器为主的,雅砻江流域出土的精美文物文物共 177件/套,实际件数501件,以期呈现凉山一带,尤其雅砻江流域灿烂的区域文化。...
|
![]() |
展厅位置: 壮族拼布被面都汇聚了壮族人民对儿女一生的关爱,以及壮族家庭最温暖的回忆,它展现了劳动人民质朴的生活态度、勤俭的优良美德,以及祈求美好的文化内涵。为了展示壮族这种文化,《百衲——壮族拼布被面艺术展》将于从2015年8月6日在我馆D2展厅开幕,届时我们可以探寻壮族拼布艺术浪漫的美学价值与灿烂的民间智慧。...
|
![]() |
展厅位置: 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我馆于2015年9月10日与区文明办合作开展南宁市道德模范事迹巡回展,展期5天。展览选取部分模范事迹展出,为广大市民树立了道德模范和好人榜样,弘扬了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
![]() |
展厅位置: 展览于2015年9月16日在我馆D1、D2展厅举办,展期7天,其中以“东盟牌”为特色的“七彩童梦”第二届中国—东盟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南宁)交流展用孩童的笔与色彩搭建中国与东盟文化往来的“心桥”,共展出国内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美术、书法、摄影等获奖作品189件;以“民族风”为引领的“多彩的民族”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群众摄影艺术作品展用光影演绎华夏文化的绚烂如织,精选展出西藏、新疆、宁夏、内蒙古、广西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摄影作品99件;以“交流篇”为主题的天津市河西区群众美术、书法作品展用飘香文墨荟萃当地近年艺术创作的成果,共展出美术、书法作品60件,极大促进了广西和天津两地的群众文化交流。...
|
![]() |
展厅位置: 铜鼓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特有的一种青铜礼乐器。广西是我国铜鼓数量最多,类型最全,铸造和使用铜鼓历史较长的省份。2014年4月至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牵头、广西民族博物馆组织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派员参与开展了“广西馆藏铜鼓调查项目”工作。调查组全面记录了广西14个市、62家文物收藏单位的772面铜鼓,获得了一套完整的调查资料,为今后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期展览通过150余幅照片,再现了过去一年调查队员的身影和他们的成绩单。...
|
![]() |
展厅位置: 本次展览分为“傩之历史”、“傩之韵味”、“傩之表情”三个单元,共展出与傩文化有关的各类珍贵文物近300件,展览追溯傩的悠久历史,通过解读类型丰富的傩戏和傩面具,向人们展示傩文化的生动与多彩。...
|
![]() |
展厅位置: 该展览从四个方面展示了生活在呼伦贝尔的森林狩猎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的原生态生活状态。分为地域鲜明的生产方式;独具特色的生活习俗;多姿多彩的文化娱乐;神秘的宗教信仰四个单元,展出了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藏品中精选出的狩猎工具、游牧用具以及具有民族艺术价值且反映三少民族皮毛艺术、桦树皮文化艺术等154件(套)民族文物。该展览给观众以美的启迪和视觉的冲击,引领大家走向呼伦贝尔,感受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和谐,展现我国在保护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上所做出的努力。...
|
![]() |
展厅位置: 此次展览共展出展品54件(套),以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织锦、刺绣、蜡染等工艺为展示重点,全面介绍广西悠久灿烂、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同时,展览中穿插原生态歌舞,鲜活生动地展现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万种风情。...
|
![]() |
展厅位置: 该展览由“序”、“北部侗族服饰”、“侗服饰品及工艺”、“南部侗族服饰”四个部分组成,集中展示了贵州、广西、湖南等地的侗族服饰及配饰160件套,展览采用场景复原、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再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和浪漫恋俗“行歌坐月”,为展览的视觉艺术增添了动感效果,让观众在感受侗族服饰独特魅力的同时领略侗族古朴民俗的纯净和优美,同时体验这个古老浪漫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向往。...
|
![]() |
展厅位置: 本次展览是《广西铜鼓文化展》第一次在贵州展出,同时也是广西民族博物馆第一次在贵州举办专题展览。展览将大大增进贵州观众对广西历史与文化,尤其是对广西铜鼓文化的了解。展览的成功举办为加强黔桂两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同时有利于加强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增进资源共享和馆际交流。...
|
![]() |
展厅位置: 此次展览将广西壮族先民留下的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以图片的方式展现给首都观众。左江花山岩画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生活在左江流域的壮族先民——骆越人的伟大创造。岩画选址具有高度统一性,画面图像以人像为主,表现的是群体性的祭祀场景。展览共分史记岩画、绘制岩画、解读岩画、演绎岩画四个部分,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专家学者关于花山岩画的研究成果,以及岩画背后的文化信息。此次展出重在宣传花山岩画,对推动花山岩画的申遗工作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
![]() |
展厅位置: 展览内容包括以“福”、 “禄”、 “寿”、 “喜”等为主题的中国结装饰物品、中国结的历史介绍及知识、中国结的编制等内容。“中国结” 古称“络子”,是绳结艺术的突出代表,通过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手法,按照一定的章法循环复叠,连绵不断的编制而成。形式上讲究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接,从而形成造型独特、绮丽多彩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
|
![]() |
展厅位置: “秀水瑶族状元村”位于广西富川县朝东镇境内,距县城30公里。建于唐开元年间,立村建寨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始祖毛衷,是唐开元年间进士,为广西贺州刺史。该村自唐繁衍发展至今,因时代发展,支系繁衍,而划分为石余、八房、安福、水楼四个自然村。村内设有三处商贸交易区,五座古戏台、四处祠堂和四所私塾书院,即鳌山石窟寺书院、山上书院、对寨山书院、江东书院。村中自古人才辈出,贤杰不尽,出有一个宋代状元和二十六个进士。真可谓文化底蕴深厚,风光风俗淳美。... |
![]() |
展厅位置: 富川县葛坡镇深坡村,位于富川县东北面,距县城16公里。是富川瑶乡的宋代瑶汉聚居的古村寨,位于秦新道潇贺古道旁,现富永(湖南江永)二级公路穿村而过。始建于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系始祖蒋士弘(宋嘉定年间进士)任桂林府通判致仕回湘路过此地定居。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深坡街人杰地灵,村内科举人才辈出,在民间曾有“上有深坡街,下有下城头”之传颂美言。... |
![]() |
展厅位置: 富川县福利镇红岩村,形成于明代,距今约700年,主要是汉、瑶民族聚居。代表性建筑有知青围屋、青瓦门楼、源政私塾、思源古井等,见证着红岩村古老的历史质感和悠久民族特色文化传承。红岩村古村落位于红岩村上园后龙山脚下,呈南北走向,古村落内道路为“一带六”格局,一条南北古青石主道,中间6条古青石巷道,数十座古民居分列两旁。整个村落青石巷道保存完整,厚重的青石表面被磨得光滑如镜,见证着村子曾经的繁华。... |
![]() |
展厅位置: 富川县福溪村位于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境内,距富川县城40千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有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讲学堂及其后裔居住的民居,诸多的建筑、石雕、石艺之中均可反映出宋代文化与传统工艺的特征。另有古戏台、古书堂、青石街、古碑刻等古代遗物一批,村中马殷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
展厅位置: 东水村是以何姓姓氏为主的古村落。村内建筑群基本保存原布局和建筑规模,主体结构保持原貌,基础、梁架保存较好。现保存古民居约70座、戏台1座,风雨桥1座,宗祠1座、古门楼3座及纵横交错的古板石街。先今村民约1/3人仍居住老房子里。... |
![]() |
展厅位置: “三月三”是广西壮、汉、瑶、苗、侗等民族一年一度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壮乡儿女喜着盛装,欢聚一堂,用动听的歌声、精致的美食、丰富的游戏、虔诚的祭祀等各式各样极具民族特色的形式,来欢庆美好的春天、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 |
展厅位置: 舟村,位于柳州市柳江区成团镇,是一个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充满壮族民俗风情文化的村落。舟村人杰地灵,地肥水美,地处三江交汇处,远边群山环抱,近边整个村落地势平坦开阔,一条小河从村旁缓缓流过,村内沟渠纵横,村落如同一艘船行于江上,舟村因此而得名。
|
![]() |
展厅位置: 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历经15年的建设与发展,成为独具广西特色的“1+10”生态博物馆建设模式。广西民族博物馆拟在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时,推出“服务社区 振兴乡村——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成就图片展”,通过梳理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的建设经过,图文并茂地向观众展示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现状,及其对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
![]() |
展厅位置: 此次展览以清代及民国的精美折扇艺术品为主,从折扇的材质、工艺、形制、附属装饰等方面,全方位系统地介绍了折扇的文化内涵。展览分为四个部分:源远流长的折扇艺术、风流倜傥的文心情缘、智慧集成的扇骨雕刻、随扇风行的扇袋工艺。...
|
![]() |
展厅位置: 此次展览以内蒙古草原上各部落的原始服饰为主,现代蒙古族服饰和刺绣为辅,共展出展品117件(套),其中科尔沁、乌拉特、巴尔虎等11个蒙古部落服饰70套、现代蒙古服饰10套以及特色民族文物37件。为大家展现了蒙古民族在近千年游牧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文化。...
|
![]() |
展厅位置: 伊犁,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这里气候湿润,水草丰美,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伊犁成为人类早期活动栖息地之一,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鹿石、石人和岩画是伊犁草原文化早期最为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展现了伊犁早期先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
|
|||||||||||||||||||||||||||
![]()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3号 |
桂ICP备10001057号-2 总浏览量:33285340 |